燕窩食用文化

2021/09/24(五)

專家見解
朝中葉著名文學家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與蔣士銓、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又與紀昀(曉嵐)齊名,世稱「南袁北紀」。他所撰寫的《隨園食單》,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紀錄清代飲食文化的重要著作,有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中國南北菜點。內容提到「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泡之,將銀針挑去黑絲。. . . 燕窩皆作玉色,不純白也。. . . 」在古典文學名著《儒林外史》以及《紅樓夢》內,也都有燕窩做為食材的描述。

燕窩,是燕子為了孵育後代所構築的鳥巢,燕子分泌出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如羽毛等)所築成的巢穴。然而並非每種燕子的窩都是可以食用的。在台灣,一般我們常見的燕子大多為家燕(Swallow),居北半球,屬燕科(Hirundinidae),多見於中國、印度、歐洲及北美洲,是最廣為人們所熟悉的一種燕子。其窩以樹枝、細草、泥土混雜著草屑等物建構而成,故此燕窩非彼燕窩。

古時所載之燕窩為金絲燕(swiftlet),屬雨燕科(Apodidae)。金絲燕比我們常見的燕子體型較小些,背部羽毛為灰褐色,帶有金色光澤,翅膀尖而長,四個腳趾都朝前生長。此燕的喉部有很發達的黏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可在空氣中凝成固體,是牠們築巢的主要材料,膠狀的細長唾液絲,再融合絨羽等物質凝結所做成巢穴,才是中國四大名補 - 參茸燕桂之中的燕窩。

據傳中國人食用燕窩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唐代女皇帝武則天經常食用燕窩,而正列宮延御膳則由明代開始。
 

在當時東南亞附近之小國進貢天朝皇帝的珍品中,不乏極品頂級燕窩,順理成章燕窩被譽為「貢燕」或「官燕」。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明代(西元1536年)黃衷之的《海語》,而屠本畯在1596年出版的《閩中海錯疏》中也說明燕窩是高級宴品。

現今,燕窩已是家喻戶曉的食療補品,全球燕窩最大進口地區,每年超過100噸,北美的華人大約每年需求30噸。到2002年燕窩價格逐年攀升。因為燕窩價格的昂升,讓燕窩有了「東方的魚子醬」別稱,燕窩到底有什麼樣的養生功效,就成了很多人的疑問。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學巨著《本草綱目》之中,其實沒有燕窩的記載。燕窩被記錄在《本草綱目拾遺》的禽部第一篇。《本草綱目拾遺》為清代著名醫學家趙學敏所著,書中的分類布局與《本草綱目》一脈相承,而《拾遺》對於燕窩的記載,大量引用了其他藥典的記錄。書中通過各處古籍引用,闡述了燕窩的來源、最早食用的人群、採摘時節、顏色等,也詳述了燕窩的功效和食用的優點。
 
燕窩的形成
金絲燕平均一年築三次窩,每一次孵育都會築全新的窩,築窩費時45天,然後用7天時間下蛋,再用15天孵蛋,但是金絲燕本身和大多數禽鳥一樣並不住在燕窩裡,其睡覺習性是勾著壁面或壁角,而雛鳥則會待在燕窩裡育45∼50天。從築窩到小燕子離巢,前後約需110天。當燕子飛離之後,才能進行採集工作。

燕窩的採收季節一般為每年的二月至十月。在二月至四月所採收的燕窩,因雨水多,適合昆蟲繁殖,因此金絲燕食物充足,唾液分泌多,故燕盞完整,光澤度好,少毛。在五月至十月所採收的燕窩,此時是金絲燕的換毛期,故所築出的燕巢結構較為疏鬆,絨毛與雜質亦較多些。

天然洞燕生活長期不見陽光,牠們利用回聲定位來測環境,並在山洞、岩洞與懸崖上築巢,受到大自然氣候與天然環境的影響,燕窩的質地較韌及硬,顏色比較深,外形不討好,雜質較多,需較長時間浸燉,但口感較為爽口。屋燕指的是金絲燕將燕巢築在人們提供的屋子裏,屋頂利用木材建造,室內環境比照天然山洞的氣溫及明暗度、乾濕度建築而成。因棲息環境條件較穩定,燕窩中雜質及羽毛較少、形狀較完整。

現今市面上銷售的燕窩絕大多數以屋燕為主。早期在採收洞燕的年代,採燕的工人在無主的山洞之中,搭竹棚或用竹梯爬上數公尺高的峭壁,一不小心就會有生命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將能採集到的燕窩全部取下,這也是早期造成部分地區金絲燕數量銳減的原因。而屋燕是在室內模擬天然洞穴的環境,以科學的方式控制溫度和濕度,再用機器播放著燕子的叫聲,吸引燕子來屋內造窩。
 




燕窩的分佈及種類
燕窩的主要產地分佈於東南亞地區,主要在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一帶。其中又以印尼產量最大,約佔全球八成,印尼燕窩以屋燕為主,相對較乾淨,雜質少,浸燉時間較短。

燕窩按顏色分成白燕(官燕)、黃燕及紅燕。白燕窩雜質少,色澤較白帶微黃,質量最佳,古代用來進貢官府,故又稱官燕。而因燕子覓食時,食物所包含的礦物質不同,唾液築成的巢穴有的色澤呈現金黃色,稱為黃燕。紅色的燕窩並不是詩人所描述的燕子吐血造成,是因為燕子食入的礦物質成分,築巢經空氣氧化後變成血紅色,故稱為血燕。

燕窩的營養價值
燕窩經近代學者專家分析其成分,發現除了富含蛋白質之外、也含有多種人類必需胺基酸及礦物質,研究還發現含有水溶性蛋白質,其中最有價值的成分為燕窩酸,學名唾液酸(Sialic acid),是燕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它是9碳糖的衍生物,名字來自於希臘文σιαλοσ (sialos) “saliva”,是一種能使唾液產生光滑感覺的負電荷離子,學名叫作“N-乙醯神經胺酸” (N-Acetylneuraminic  Acid),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它最初由頜下腺黏蛋白中分離而出,也因此而得名。做為一種神經胺酸,其廣泛存在動物組織及微生物中,是細胞膜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Clinical Nutrition)在2003年發表了一篇臨床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在母乳中(特別是泌乳初期)唾液酸的含量遠高於普通嬰兒配方奶粉中唾液酸的含量。科學證據證明,用母乳餵養的嬰兒大腦中唾液酸(SA)的含量比用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要高22%~32%。

真假燕窩判別
燕窩為絲狀結構,若購買時由片狀結構組成的不是真燕窩。聞味道時,若有魚腥味或油味的為假燕窩。取一小塊燕窩以水浸泡,泡軟後取絲條拉扯,若彈性差,一拉就斷,或是用手指搓揉後沒有彈力,亦或泡軟後成漿糊狀的非真品。
  

實際上,許多食物中都含有唾液酸,在人體唾液中也有,只是含量很少,而燕窩中則含有高達10%的唾液酸,所以科學家將之稱為燕窩酸。1936年美國科學家Blix首次從牛的唾腺黏液素中分離出燕窩酸,並對其化學性質、分子結構、生物合成途徑等進行系統的研究,發現其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據聞享嵩壽106歲的宋美齡女士,每日晨起都會食用一小碗冰糖燕窩來保養。現今在燕窩食用越來越普及的年代,聽起來似乎是男女老少咸宜,尤其是在意養顏美容、準備懷孕以及日常保健。


林承潔
  • 中醫師 林承潔

    澄觀中醫診所 醫師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 醫師
    台中慈濟醫院西醫部 醫師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學士
    長庚大學生醫所 碩士
    台灣母嬰月子醫學會 會員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