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撒下食農教育的種子

2018/07/20(五)

名人推薦

新世代農夫的一句話
「半農半X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農使你貼近自然,X是使命。」── 黎旭瀛
 
農場資訊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幸福農莊),是黎旭瀛及陳惠雯夫妻從2001年開始經營。農莊種植及販售之作物包含水稻及上百種雜糧,全部採用秀明自然農法,並有依時令規劃的農事學習及體驗套裝行程,也可加入農莊會員而享有更多優惠。
 
幸福來自甜蜜的負荷
順著「幸福農莊」四個大字的綠色招牌往馬路外俯瞰,在一片樹與草的綠意環抱中,我們看到一幢紅色主屋。循著略微陡峭的階梯往下走朝主屋前進,還沒抵達就聽到孩子的嬉鬧聲,接著映入眼簾的是成群孩童跑進跑出的熱鬧景象,雖然尚未見到主人,但這景象已讓內心泛起一股甜甜的幸福感。不一會兒,黎旭瀛醫師過來招呼我們。
 
黎醫師兩鬢微微發白,用披在頸背上的毛巾拭去臉上汗水,露出一張深邃有型的輪廓及散發成熟魅力的笑容。他告訴我們,這是農莊的夏令營活動,一週一個梯次,讓孩童來體驗農事,進行食農教育。雖然現場有家人及農友協助照顧,但黎醫師言談時,眼神仍不時飄向一旁玩耍的孩童,情緒也隨之微微起伏,毫不掩飾他心頭上甜蜜的負荷。

投入秀明農法的契機
黎旭瀛醫師及妻子陳惠雯目前有五個小孩,其中一位正在日本琵琶湖旁的MIHO美學院就讀中學二年級,連同附近的MIHO美術館,均由日本的神慈秀明會所創建。兩人當初便是因為神慈秀明會倡導的秀明自然農法而相識、結褵,很早就開始小規模自耕自食,但始終為了生計而難以知行合一。直到大女兒的異位性皮膚炎,以自然農法種植的食材進行食療後不藥而癒,才終於下定決心以秀明自然農法為中心來生活。
 
2001年,兩人租下在三芝、淡水交界處的這塊地,開始經營農莊,並施行秀明自然農法的無肥料栽培耕作方式到現在。憑藉本身開源節流及各方熱心協助下,農莊面積從起初的七分半拓增至二甲三左右,而黎醫師去眼科醫院看診的時間也縮減至一週兩天,其餘時間全與妻子投入農耕及推廣。至今已十四個年頭,如今成為全臺近四十戶秀明農法的農友中,北部地區最具知名度及號召力的推廣力量。

食農教育從小做起
黎醫師坦言,這些來體驗活動的男女老幼,可能仍屬純粹消費者的角色居多,他也不期望農莊活動能直接促成採用自然農法的農夫及田地增加,但他仍促成了一些改變。黎醫師說,秋冬是紅蘿蔔產季,但很多小朋友是不太愛吃的,不過有許多來體驗的小孩吃過農莊的紅蘿蔔後,便開始願意吃紅蘿蔔了。家長很高興,回去買了市面上的紅蘿蔔給孩子,沒想到卻又不吃了。問為什麼,孩子說「有藥味」。
 
「知道玉米怎麼長的,爆米花怎麼來的,體驗過田土與田水,或許回家照樣打電動,但這些體驗會像種子一樣,在孩子身上留下一些什麼。因為推廣自然農法,就是希望有更多農夫採用,可是農夫種出來的作物一定要有人吃,所以我覺得食農教育是最重要的,讓越多人願意吃自然農法的食物,進一步促使更多農夫投入自然農法,才會產生一個良性循環。」黎醫師意味深長地看著四周喧鬧的孩童,向我們解釋食農教育的重要性。
 
這些孩子一個個戴著小斗笠,一早在菜園裡學習如何採收,接著魚貫地走上田埂,在主屋前的溪流中清洗手腳,然後迫不及待地回到主屋,圍在餐桌前聽黎醫師耐心地說明這些食材特性,講解完畢便著手料理。


用半農半X貼近自然及土地
空檔之餘,問及從農建議時,黎醫師說半農半X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生活中,工作的部分是X、是使命,另一部分是務農,使你貼近自然、貼近土地。他們就是從半農半X開始,一步一步投入農耕。而回首從農的人生轉變,「現在再叫我去辦公室,週一到週五,吹著冷氣,有人覺得輕鬆,不用曬太陽,可是我沒辦法。因為了解到土地的溫暖及水的冰涼後,就覺得,如果要在缺少這些的都市裡生活,就沒辦法了。」說完,便繼續指導小朋友料理相關知識。
 
望向農莊裡直勾勾地盯著食材的天真雙眼,令人心生羨慕。想起黎醫師的妻子陳惠雯在2006年出版《我的幸福農莊》一書中寫到:「如果人們追求物質,是為了得到幸福。那麼,我很想問問,你幸福嗎?當我站在田裡,望著在田埂上赤足奔跑的孩子,我難掩心中的幸福。」
本文轉載自全華圖書「城市農夫的心靈雞湯」
黎旭瀛
  • 名人專家 黎旭瀛

    淡水幸福農莊的主人
    19歲從日本來台就讀高雄醫學院的黎旭瀛,曾因熱愛音樂和友人合組「紅螞蟻合唱團」,
    褪去明星光環後,成了醫療靈魂之窗的醫生,又因女兒的那場病,讓他成了半專職農夫。
    黎醫生說「醫學應像農業學習,農業應效法大自然」,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農醫」,
    從自然農法學習真正的預防醫學。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