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大腦

2021/03/26(五)

之前商業週刊有一期的封面故事是有關有錢人的大腦,內容主要在提供我們了解有錢人的腦有何特徵,這些特徵是否能經由後天培養。在這個報導中,有個有趣的訊息是,大腦皮質,特別是額葉區,是較可能受後天影響的理性腦,而皮質底下的次皮質,特別是與情緒有關的杏仁核,是較先天的感性腦。而我們的行為主要就看皮質的理性腦與次皮質的感性腦之間的互動狀況。所以有錢人之所以會事業成功,很大的一部份是因為理性腦成功控制感性腦的反應。
 
我們可以透過學習經驗來強化理性腦對感性腦的控制。這裡的重點是經驗帶來神經連結,經驗重複次數增加神經連結的強度,換句話說,經由不斷的反覆刺激可以讓大腦連結成自動迴路,讓我們的思考模式變成是一種不自覺習慣。所以從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人的大腦運作是透過神經連結而來的,而神經連結狀況除了受先天影響之外,後天的經驗也可以產生很大的作用,而這個後天經驗需要循序漸進,透過刺激不斷的反覆來達到強化連結,使神經迴路變成自動化而形成習慣。
 
那麼這個理性腦的主要內涵是什麼呢?目前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由前額葉皮層所控制的「執行功能」是主角。「執行功能」主要包含將訊息暫時保留在心中的「工作記憶」,「抑制」對刺激的慣性自動化反應,以及在相似情境,但完全不同的作業或問題之間進行規則的轉換。「執行功能」讓我們可以不被已經根深蒂固的慣性行為所綁架,而能依據當下狀況以更合適方式應變。也可以更具策略的方式聚焦我們的注意力,在面對會讓我們分心干擾的複雜與壓力時,還能理性組織思考,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因此,好的執行功能會讓我們在學業跟職場上有良好的表現,能積極正向、滿意自己的決定,充滿信心地完成目標。也會幫助我們避免做出惹上麻煩、偏離正軌的錯誤決策。例如根據Moffitt et al.(2011)觀察一千名幼童0~32歲的長期發展研究中,發現兒童時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預測未來身體健康、物質依賴、個人理財和犯罪行為的後果。
 
知道執行功能的重要性之後,那要如何強化它呢?目前綜整科學證據後發現,有四大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執行功能,包括認知訓練、正念訓練、生物回饋訓練、運動。商業週刊也整理出六種頭腦體操的建議,包括
1)懷抱好奇心,刻意接觸新事物
2)規律練習計算題,玩棋盤遊戲
3)閱讀新聞標題,整理出脈絡
4)觀賞抽象畫,發揮創意詮釋
5)運動活化小腦,增強學習力
6)休閒放鬆,創造頓悟良機

這其中,運動是許多大腦健康專家建議的方法,根據最新2020發表的一篇統合分析研究(證據力最高的研究),綜整80篇隨機分派研究(最嚴謹的研究設計)後發現運動對於整體執行功能有正面的效果。而且不論是長期運動或一次性運動,都能促進執行功能喔!
 
那到底做什麼運動效果比較好呢?目前研究顯示,不論是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游泳、自行車)、阻力運動(例如重量訓練)、協調性運動(例如體操),都有效。



最近有研究者提出運動認知負荷的概念,建議應用心理參與的三個原則,即情境干擾、心理控制與探索,例如:當運動的情境和條件不斷變化或者執行不可預測的動作反應時就會產生情境干擾而提高認知負荷。以桌球為例,在擊球前,需要先觀察來球路徑與旋轉方向,配合來球的速度與節奏,迅速做出判斷,才能在正確的時空交會點精準命中。在這整個回擊的過程中,必須在緊迫的時間壓力下,快速分析、判斷與決策;搭配身體的準備動作、腳步移位、拍面控制...等等。尤其當面臨競賽實戰,還要加上賽前的情報蒐集分析,了解對手的技、戰術;對戰當下,也要不斷察覺對手戰術的變化,即時因應調整。整場球賽過程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運動環境,所產生的認知負荷量就比單純重複動作的運動高出許多。
 
這些認知負荷在許多持拍運動(桌球、羽球、網球、壁球)都相似,最近的一個研究就發現,三十分鐘的羽球比跑步更能促進執行功能。因此,要擁有成功者的大腦,就快點去運動。能促進心肺耐力或肌力的運動都有效,而像持拍運動這類高認知負荷的運動,可能運動起來更有趣、效果更好喔!
洪聰敏
  • 學者專家 洪聰敏

    職稱: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研究講座教授
    學歷:
    美國馬里蘭大學學院公園校區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生理學、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運動認知神經科學
    獲獎榮譽:
    美國人體運動學院院士、國際運動心理學會會士、科技部傑出研究獎、體育署運動科學研究獎
    運動專長:八屆國家隊桌球選手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