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父母小病痛, 變成大危機。 用藥安全篇

2021/03/26(五)

王奶奶躺在床上,虛弱的說:「床邊的監視器不定時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讓她沒有辦法睡覺,她才剛入睡,又被吵醒了,而且今天會客的時候為什麼她的孫子沒有來看她?她一個人在醫院裡睡覺,她會怕。」
 
王奶奶接著又問說:「還要住多久?」
 
雖然這個問題,王奶奶已經反覆問過十幾次了,但是照顧王奶奶的護理師還是安撫她說:「快了,快了,再過一兩天,等心跳跟血壓回穩後,就可以轉到一般病房了。」
 
王奶奶喃喃自語道:「啊,還要再一兩天啊!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
 
王奶奶平常都是一個人在家,由於活動力還算不錯,所以日常起居都是靠自己一手打理。她有心臟病、高血壓與輕微的老人失智症,但是會在女兒的陪伴下回來門診拿藥。王奶奶這次是因為不小心「多吃了高血壓的藥」,導致「心跳變慢」與「血壓過低」而被送來加護病房。通常這樣的病人只要在加護病房給予支持性療法,並且嚴密的監控生命跡象,等到兩三天一過,體內的藥物被代謝掉,病情就會有所改善。

 

長輩們有哪些用藥習慣是需要注意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生理機能的衰退,不管是吃保養的,還是用來治療慢性病的,長輩們手上通常都會有一堆藥物「同時」在服用。而且服用的藥物通常是來自很多位醫師的處方,假如再加上廣播電台或者是電視台介紹的,自行所採買的藥物,以及子女從國內外孝養的保健食品,把全部的藥物一起擺出來,「氣勢」跟「數量」都頗為驚人!
 
再加上年長者記憶力衰退,常常會忘記自己當天到底有沒有吃過藥,為了保險起見,或者是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的時候,就會把現有的藥物再吃一輪。這樣的作法,沒事就沒事,有事就是大事!像王奶奶這次就是因為藥物過量,差一點就危急到她的生命。

 藥物代謝在年長者身上會有什麼變化?
藥物代謝在年長者身上會有什麼變化?
藥物的吸收、代謝與排除都會受到年齡與生理狀況的影響。一般來說,年長者的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萎縮,而減少的肌肉量則是由增生的脂肪組織來取代,也就是肌肉耗損(Sarcopenia)。所以年長者在服用親脂性的藥物時,因為脂肪組織的增加,藥物停留在體內的時間也會變得比較長,長期下來就很容易發生藥物蓄積的情形。

另外老化也會減少流經肝臟與腎臟的血流、降低肝臟酵素的活性、減少腎絲球的過濾速率,影響腎小管的分泌功能,這些改變都會「減緩」藥物代謝的速度。而器官與藥物結合的接受器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變化,不管是在「數量」上或者是「親合力」方面都會有所改變,因為這些微小的變化,年長者對於藥物的「副作用」也會更為敏感。

阿南的小小叮嚀
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說「吃藥的時候不要喝葡萄柚汁」。這句話是真的喔!因為葡萄柚汁會抑制肝臟酵素「Cytochrome P450」的作用,假如使用的藥物是經由肝臟這個酵素所代謝的話,就會減緩藥物的代謝與排除。
 
目前很多藥物都會跟葡萄柚汁產生交互作用,特別是常常用來治療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 Channel-Blocker),或者是感冒藥裡面的「抗組織胺類藥物」(Anti-Histamine),這些藥物都有可能會跟葡萄柚汁起交互作用。如果在使用藥物的時候也同時飲用葡萄柚汁,有些藥物在血中的濃度會飆高外,藥物的副作用也會特別的明顯,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血壓、心跳與心律的改變,也就是「生命跡象」的改變,所以在服用藥品時要特別留意不要跟葡萄柚汁一起使用。而且不單只是葡萄柚汁,服藥時最好是連茶、咖啡跟牛奶都不要跟藥物一起使用,這樣才能避開藥物與飲料間的交互作用。服用藥物時最好的飲料只有一種,那就是「白開水」。

怎樣的「不舒服」對於年長者是一個警訊,需要小心應對?
當家中長輩們突然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的把手上現有的藥物吃一吃,或者是跑去藥房買成藥來服用有沒有關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在門診的時候,我常常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而且如果要求病人有點不舒服就馬上回醫院就診或者是趕快去急診,也很不切實際,因為不是每個病人在不舒服的時候都有辦法馬上找到人陪他去醫院就診的。雖然我會根據患者的情況而給予不同的建議,但是共同的建議就是要求患者的家裡最好都要備有「電子血壓計」,而且操作步驟越簡單越好,螢幕數字越大越好。
 
為什麼家中要備有電子血壓計呢?因為電子血壓計可以量測病人的「血壓」跟「心跳」,當病人不舒服送來醫院的時候,我們第一步驟就是確認病人的生命跡象。所謂的生命跡象就是心跳、血壓、呼吸跟體溫,要是有了電子血壓計,長輩們不舒服的時候,就可以在家量測生命跡象,來評估是否需要趕緊送醫治療。生命跡象裡的「心跳」跟「血壓」電子血壓計就可以代勞,但是「呼吸次數」則需要另外目測計算,而「體溫」則要使用溫度計來測量。

那麼血壓要多少才是有問題的呢?根據美國心臟科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建議,如果收縮壓大於180 mmHg,或者是舒張壓大於110mmHg的話,這個時候可以先休息幾分鐘後再重複測量一下,如果還是持續高血壓的話,就稱為「高血壓急症」(Hypertensive Crisis),就需要趕緊送去醫院處理。另外平常就診時,也可以詢問醫師,假如遇到血壓突然飆高,可以多服哪一顆藥?每天最多可以服用幾次?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量測出來是血壓過低,像是收縮壓低於100mmHg,這時的頭暈不舒服千萬不能再服用降壓
藥物來處理,這個時候可以喝點鹽水並且坐在椅子上,或者是躺下來休息,而且要小心跌倒,如果症狀持續沒有改善,還是需要趕緊送醫治療。
 
如果長輩本身也有糖尿病,並且有在服用降血糖藥物的話,家中一定要準備一台「血糖機」。當他們感到頭暈、視力模糊、全身無力、發抖、流汗、心跳變快、噁心、腹痛、意識狀態改變或者是嗜睡時,可以先幫他們測量一下血糖,並且參考他們平常的血糖值,一般來說糖尿病的患者假如血糖低於100mg/dl,或者是高於300mg/dl時都有可能會有上述的症狀產生。


如果發現長輩們在不舒服的時候有血糖過低的情況,就趕緊讓他們吃糖果、喝糖水或者是進食,並且在10~15分鐘後再量測一下血糖,嚴重的低血糖也會造成昏迷,所以如果低血糖的症狀還是沒有改善的話,要趕緊送醫。如果是血糖過高,則是讓他們喝白開水,並且趕緊送醫治療,千萬不能輕忽高低血糖所帶來的危害。
 
除了血壓跟血糖外,在家中可以測量的資料還有心跳、體溫與呼吸。通常在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血壓計上面除了血壓外也會同時顯示心跳的速度。如果持續性的心跳過快(每分鐘心跳大於100下),或者是心跳過慢 (每分鐘心跳低於60下),都要特別的注意。如果有發燒(體溫大於37.5℃),並且伴隨著有發抖的情況產生,也是要非常小心。接下來要注意的就是他們的呼吸型態有沒有特別的改變,如果年長者在不舒服的時候,呼吸的速度特別的快,很喘 (每分鐘呼吸速度大於20下,甚至在呼吸時,你可以觀察到他們的胸部跟腹部的起伏不協調,跟平常不一樣,感覺是很用力的在吸氣與吐氣,這些都是需要趕緊送醫的警訊。
 
雖然每位年長者罹患的慢性病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同,但是處理的方式跟原則都跟剛剛所提到的「高血壓」差不多,可以在平時就醫時就先詢問醫生:「如果爸媽的疾病突然變化會有哪些症狀?有沒有哪些事情要特別注意的?家裡可以先作哪些處理才送醫?」,這樣才不會輕忽身體所發出的「求救訊號」,延誤了送醫的黃金期。

不讓父母小病痛, 變成大危機。 用藥安全篇
張勝南
  • 醫師 張勝南

    台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臺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OSCE 考官
    戒菸治療訓練計畫認證及格
    中華民國重症專科指導醫師
    美國心臟超音波學會超音波研習

    FB:南書房集
    本文出自照顧父母: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 (寶瓶出版社)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