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由來

2018/07/01(日)

燕窩

明代李時珍撰本草綱目拾遺,引陳懋仁撰泉南雜記,對燕窩的敘述:「閩之遠海近番處,有燕名金絲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絲。臨卵育子時群飛進汐砂泥有石處,啄蠶螺食。有詢海商,聞之土番云,蠶螺背上肉有兩肋如楓蠶絲,堅潔而白。故此燕食之,肉化而肋不化,並律液嘔出,結為小窩附石上。久之,與小雛鼓翼而飛,海人依時拾之,故曰燕窩。」在西方,燕窩則被稱為「edible bird´s nest」,意思就是「可吃的鳥巢」。

一般我們所見的燕子多居北半球,屬Hirundinidae類,常見於中國、印度、歐洲及北美洲,是最廣為人們所熟悉的一種燕子。其窩皆以樹枝、細草、泥土所造,故此類燕窩皆無食用及營養價值﹐也並非「本草綱目」所記載的燕窩。

古時所載之燕窩為金絲燕(Collocalia,俗稱 Swiftlet or Walet in Indonesia),屬雨燕科。金絲燕比我們常見的燕子體型較小些,背部羽毛成灰褐色,帶有金色光澤,翅膀尖而長,四個腳趾都朝前生長。此燕的喉部有很發達的黏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可在空氣中凝成固體,是牠們築巢的主要材料。

金絲燕每年三、四月產卵,一次只產二顆蛋,產卵前它們每天飛翔於海面和高空,攝食海中小魚、海藻或田野間的昆蟲等小生物後,在消化完食物後,它們飛到海拔較高的峭壁裂縫、洞穴深處,以唾液分泌物築成窩巢,大約要20多天才能築成。築成的窩巢,主要是為了孵蛋用,燕子並不居住在其中,對於金絲燕築成的巢,採燕的人並不會作殺雞取卵的事,他們會耐性等待金絲燕生兒育女,乳燕離巢,成燕即廢棄此巢不再使用,便可進行燕窩採摘,燕窩的採摘期,一般是三個月,平均每期僅可採得8-15公斤的燕窩。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會有20公斤,甚至50公斤的燕窩。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