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將來臨。炙熱的夏天,造成的高溫會讓血液變得較黏稠、情緒較不穩定,若血液循環或血管彈性不好,就容易引起許多不適的症狀,進而不利於維持心血管的健康。導致夏天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所以得控制好飲食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血管疾病的發生。守護自己的健康,來做個小檢測吧。
-
健康自我檢測
(若符合3項以上,建議好好保養身體囉!)
□男性超過45歲以上或女性55歲以上(已到更年期或卵巢切除的女性)
□總膽固醇超過240mg/dl以上或好膽固醇(HDL)低於35mg/dl
□目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約9公斤
□有抽菸的習慣或經常應酬、大量喝酒
□不喜歡運動
□喜歡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螃蟹、內臟)
□喜歡吃油炸物或常吃豬油、牛油取代植物油
□喜歡吃精緻甜點(如蛋糕、起酥等西點)
□不愛吃蔬菜、水果或其他高纖維食品
□不定時會出現突發性心悸現象或常感到胸悶及胸口疼痛
□肢體出現麻木及無力感
□突發性的頭痛異常
□兩手血壓相差>15mmHg
□感受到心臟強烈跳動,或脈動不一致的現象常發生
-
飲食調理
「降低油脂、增加高纖維食物、減少精緻醣類及鹽分的攝取」,藉由飲食的調整,以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把握上述幾個原則,便能輕鬆享受低鹽、低油、高纖維的美食。許多醫學研究顯示,利用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註1)的食物,有預防保健的功能,例如:「魚油/魚肉、薑黃、紅麴、納豆、蔬果類、茶、酒等等」提供給各位參考。

魚油/魚肉
魚油內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如鮭魚、鱈魚、鯖魚等,也具有抗血栓、減少血液黏稠度及發炎反應的功效,另外有些植物油如芥花油、亞麻仁油等也富含Omega-3在內。
薑黃(鬱金)
薑黃的醫學史可追溯至五千年之久,除了被用來當作防腐劑或是調味料之外,在古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系統裡,薑黃是被用來促進傷口癒合、血液的淨化及胃部疾病的治療。由於薑黃中的薑黃素具有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減少脂質過氧化,抑制膽固醇的形成,因而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
紅麴(紅糟)
中國自古以來,傳統天然調味品兼營養劑—紅麴,利用紅麴菌生長於蒸煮過的米粒上而形成的發酵食品,前人運用它鮮豔的色澤、芳香的氣味及甘甜的美味,常應用於酒類、醬油、肉製品等製造,到現代變成最受矚目的降血脂藥物之一,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紅麴菌會產生多種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對於預防心臟病、動脈硬化等有很大的幫助。
納豆
納豆一直是深受日本人歡迎的長壽養生食物,特別是近年來專家發現納豆菌所生產的「納豆激酶」
(Nattokinase)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減少動脈硬化、降低血壓及改善血液循環等。對於一些微血管循環較差的族群(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肥胖、久坐不動者、抽菸等),可以多補充攝取。
蔬果類
蔬果中含有維生素C、E、植化素(植物中抗氧化物的總稱)等營養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2007年9月的
J Hum Hypertens.期刊,發現每天蔬果攝食量不到3份的人為對照,則每天攝食量超過5份的受試者,其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減少17%。研究者又說:「即使是只看蔬菜或只看水果攝食量,也發現其中一項攝食量增加,就可以減少中風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所以多吃蔬菜水果,有益於維持心血管的健康。
茶
茶含有兒茶素,對於膽固醇和高血壓的控制有幫助。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研究顯示,綠茶含豐富的兒茶素,可以降低動物的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延緩壞膽固醇(LDL)的氧化,同時發現到好的膽固醇(HDL)增加。這些結果顯示,綠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對心血管的保護有幫助。
紅酒
適量的酒(註2),會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紅酒中的多酚類(白藜蘆醇),可預防血液中的脂肪產生化學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形成,減少血管阻塞的機率發生。
-
生活習慣調整
空調溫度宜適當
夏天很容易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導致室內外溫差過大,一冷一熱,容易使血管收縮太快,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選擇在下午或晚上進行鍛鍊身體
下午或晚上,人的神經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此時運動較可保護心血管的健康。
不熬夜,保持良好心情
不隨著夏日燥熱引起的情緒變化太高,讓血壓維持穩定狀態,使自己的身體狀況處於最佳狀態,減少了危害心血管的機率。
定期健康檢查
年齡40歲以上每年應定期檢查,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
(註1)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臟 (心肌) 或血管方面的疾病。
(註2)指每天1-2份小酌約118毫升的葡萄酒或約355毫升的啤酒,約44毫升的烈酒(如白蘭地、威士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