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解密 「益生菌腸道依賴症」

2015/05/22(五)

有人說「不能長期補充益生菌,那些大多是人工合成的,會使得腸道有依賴性,會造成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長此下去人體腸道便會產生依賴性,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症”。醫學研究證明,人體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賴症”,終生都將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產品來維持生命的健康狀態..」不知道這個傳言屬實嗎?
 
網路上有關「益生菌依賴症」的訊息,多半來自中國大陸,用詞皆極類似,是標準的網路傳言。
 
我的指導教授以前常說在學會演講時,要回答外行人提出的問題,遠比回答專家提的問題困難。說真的,要證明這樣一個空穴來風的說法是假的,是錯的,還真不容易。
 
我只能這樣說,就我所知,沒有任何正式的醫學研究證明長期食用益生菌會使腸道喪失繁殖有益菌能力,會引致依賴症,或會讓人成癮。而且,由我對益生菌的知識判斷,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我長期研究益生菌,在世界各地參加益生菌會議,時時與各國學者專家保持密切聯繫,也真沒有「益生菌會不會上癮?」會不會傷害腸道,這類話題曾經在公開或私下閒聊中,被提出討論。
 
不過,不可否認的,也確實沒有醫學研究證明長期食用益生菌不會引致依賴症,因為沒有科學家願意投注心力去探討這種「即使有,發生率也是微乎其微;即使發生,症狀也不會造成太大麻煩」的問題。

也許這麼說吧,有朋友平常大量吃益生菌,幫忙改善便秘,一停止吃就便祕,就怪罪是益生菌依賴症。這哪裡是所謂的依賴症,這位朋友如果不積極改正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想單靠益生菌來改善便秘,就是大錯特錯,這不是益生菌的問題,是當事人自己的問題。有的人天天喝好幾瓶養樂多,可是飲食作息不規律,幾乎不吃蔬果,日常飲水量也少,每天上班過的緊張兮兮的,到處以神農嚐百草的精神,使用市面上號稱能“速效”排便的保健食品,因此導致正常的腸道反應使得每下愈況,這種狀況補充再多的益生菌也無助於改善便秘,因為要改善還有全面健康生活的認知態度。再簡單地說,如益生菌、醱酵乳對你的排便效果不顯著,那請你多吃豆薯菇藻等高纖食物;如果效果還不夠,我會問:「你運動量夠嗎?工作壓力大嗎?有做腸道健檢嗎?」先忘了便秘,把各種基本功夫先做足二個月,保證便秘在不知不覺中離你而去。
 
我們對腸道菌如何形成,如何因應環境變化,維持動態平衡,真是還處於越研究,越多新問題產生的階段,但對運用益生菌的研究仍處於相當初期階段,有很多問題有待探討解決。許多益生菌功效的研究顯示,一定有些菌株有效,有些菌株無效,所以買益生菌產品,就和讀研究論文一樣,都要看用的是什麼菌株,反應在每個人身上的功效也是截然不同,更何況影響消費者個體健康的變異因素也很多,以“益生菌依賴症”這樣的說法有失偏頗。但市場上因為太容易做出益生菌產品,加了一點點好菌就算沾上邊而大肆宣揚,進入門檻太低,只要行銷話術夠強,敢講敢吹,不需要投資研發,照樣大賣,也許這就是錯誤的網路傳言如此氾濫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暢談益生菌各種神奇保健功效的同時,如果你的生活型態依然放縱,再強再優的益生菌進入你的腸道照樣難敵你自己的腸道壞菌,因此最重要的一點「益生菌的保健必需建立在健康生活型態的基礎上」才是最正確的保健觀!

大解密 「益生菌腸道依賴症」
蔡英傑
  • 學者專家 蔡英傑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現任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教授,
    中華本草芳香保健協會理事長,台灣乳酸菌協會常務理事,以及多家企業生技公司顧問。

  • 經歷

    曾任:陽明大學生化所所長、醫學系生化科主任、東京大學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教育部生技教育資源中心主任、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
    創設台灣乳酸菌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
    參與創設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且擔任第二、三屆會長,
    籌辦主持第二屆 (台北,2003年),第四屆 (上海,2007年)
    及第五屆(新加坡,2009年) 亞洲乳酸菌大會。
    發起且主持「腸道健康公益宣導活動」(2004~2006年),
    2009年與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及中國蒙牛公司發起「腸道關愛公益活動」,擔任形象代言人。
    創設中華本草芳香保健協會,且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 著作

    《你不能沒腸識:頑固教授的24個腸道保健祕訣》(2006年出版)
    《腸道內經(便便博士的順暢哲學)》(2009年出版,簡體字書)
    《腸命百歲-腸道權威最新長齡保健大典》(2010年出版)
    《腸命百歲2-益生菌讓你不生病》(2012年出版)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