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永不止息」....寫在想念的季節

2013/04/19(五)

  • 瞭解/接納自己的情緒

    清明,是紀念離開親人的季節,近日門診不少原本穩定的患者,情緒突然跌到低谷,就是因著想念逝去的親友。
     
    當所愛的人離開了,我們要如何「走出來」?尤其在全家團圓時,怎樣才能不觸景傷情?每個人哀悼的方式、時間不同,也沒有一定什麼方式好,但提供一些基本的原則,希望能協助你更健康的哀悼逝去的親友。

  • 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

    1.瞭解/接納自己的情緒。對於重要親友的離開感到不捨、思念、會難過、甚至生氣,都是很自然的反應,不需要刻意表現堅強,即使在外因為工作等現實因素無法一直都自在表達情緒,至少自己獨處時,要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哀悼」是個面對失去後重新找到新的生活平衡的過程。假裝沒有感覺就像把傷口蓋起來,表面看來沒事,只怕底下發炎越來越嚴重。接納自己真實的情感才能從傷慟中復原。
     
    2.避免完全的自我孤立、也不要讓自己被忙不完的聚會累壞了。一個人的時間有助於沈澱心情,整理一下自己的思念,但完全的孤立則會加重孤單感;用不停的活動去痲痹自己也非佳策,哀悼時常常會覺得體力、興致都不如以前,體力的消耗不要超過自己的極限。

3.與瞭解&接納自己的親友相處。人都渴望自己「被聽懂」,仍在哀悼的人更需要有人理解他的思念,而不是一味的叫他「想開點」,這時多和能夠支持你的朋友相處。
 
4.表達自己的情緒。說,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此外,繪畫、音樂、寫作....等都是很健康的哀悼方式。有個患者在照顧她長大的爺爺過世後,把爺爺心愛的盆栽搬過來繼續照顧,看著生命在手中發芽茁壯,彷彿延續了祖孫間的愛。
 

  • 如何協助親人調適心情?

    1.瞭解/接納自己的情緒。對於重要親友的離開感到不捨、思念、會難過、甚至生氣,都是很自然的反應,不需要刻意表現堅強,即使在外因為工作等現實因素無法一直都自在表達情緒,至少自己獨處時,要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哀悼」是個面對失去後重新找到新的生活平衡的過程。假裝沒有感覺就像把傷口蓋起來,表面看來沒事,只怕底下發炎越來越嚴重。接納自己真實的情感才能從傷慟中復原。
     
    2. 若是家人聚在一起,可分享大家對逝者的回憶,快樂的、好笑的、甚至傷心的故事時都好,不要假裝沒這回事、不提這個人,反倒要留個空間來懷念離開的家人。若有家人不願意公開地分享他的感受,也不要勉強。
     
    3.一起整理些他的照片或遺物,同時分享彼此的回憶。
     
    4.若以往逝者為大家過年相聚的中心,他的離開會讓這個相聚的傳統變得很不同,放下要維持完全相同感受的期待,甚至發展出來新的過年傳統。

袁瑋
  • 身心內科醫師 袁瑋

    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
    振興醫院 身心內科 醫師

    專業訓練:
    .美國杜克大學醫院老年精神科臨床研究醫師
    .台灣精神科專科醫師, 精專字第1071號
    .挪威Haukeland University Hospital交換見習
    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住院總醫師
    .台大醫院 身心醫學照會訓練
    .「應用家庭重塑概念與轉化歷程於諮商治療」
    專業訓練
    .薩堤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
    專長 :
    .老人精神醫學
    (失智症、老人憂鬱焦慮症、認知復健)
    .婦女相關之心身醫學
    (後更年期憂鬱症,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
    .飲食疾患(暴食症與厭食症)
    .個別與團體心理治療

  • 經歷

    .台大EMBA105級國企組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畢業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