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子宮病因與照護

2011/04/22(五)

口袋裡的手機又發出混著震動與音樂吵雜聲......
忙了一整天,門診看到黃昏才結束,本來想要好好的休息一下卻接到急診總醫師的急電,告訴我剛剛來了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性病患,因為月經出血超過一個多月,流量一直沒有止住的跡象,使得她感到愈來愈虛弱,頭痛頭昏全身無力的情況愈演愈劇,甚至爬半層樓梯就使她氣喘吁吁!

經過仔細的驗血之後發現他的血紅素只有5.0 (正常人多介於12~14之間),因此給予輸血兩個單位之後留院觀察兩天。並且安排更進一步的超音波及凝血機能檢查,查明真實的病因!

單單看到上述的症狀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出幾個可能的病因,讓我們一一來談談並且與讀者分享簡單的分辨與照護方式:
 

  • 一、子宮肌瘤

    在育齡年紀的階段患有子宮肌瘤的比例約20~25%,其實發生率還蠻高的。然而,絕大多數的婦女不會有明顯症狀,只有肌瘤長在內膜層才可能會造成子宮收縮不良及內膜表面積擴大,因而引發一系列的月經不適及持續出血現象。治療的方式可分為積極性手術治療(傳統或子宮內視鏡式肌瘤摘除)與症狀控制性的藥物治療(止血藥與子宮收縮劑)。

  • 二、子宮內膜異位症

    可以說是女性朋友婦科疾病中的大敵,它有許多不同的面貌,千變萬化。我們常聽到的例如:子宮肌腺症(腺肌症、肌腺瘤或腺肌瘤都是同義詞)、巧克力囊腫以及骨盆腔沾黏,而這些病症都是一家人,只是以不同的面貌表現罷了!這類的患者大多以嚴重經痛、經血多且混著血塊及腫瘤指數升高(CA125)的方式來表現。

    在治療的方式上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
    1. 手術治療(部份或全部子宮切除必須視病情而定)。
    2. 以荷爾蒙方式藥物治療(可分為週期性荷爾蒙,如避孕藥;以及黃體素治療等)。
    3. 以一般性症狀控制藥物治療(如子宮收縮劑及止血收斂劑)。
    4. 以子宮內投藥系統(一種覆載黃體素藥物在表面的避孕器),這也是近年來最流行的一種方式,兼顧免開刀且免長期服藥的雙重優點。有效期間約五年。

  • 三、子宮內膜息肉

    它增加了子宮內膜的表面積與血管流動量,因此常常造成月經量過多且有血塊。甚至在沒有經期的中間也會有偶發性的點狀出血,症狀也非常惱人!治療方式很簡單,只要在子宮鏡的導引下就可以將之切除。

  • 四、子宮頸病變

    十年前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率第一名的癌症,隨著抹片篩檢率逐漸提高,子宮頸癌所造成的死亡率便一直下降。然而,子宮頸癌確實常常以陰道異常出血來表現,所以若是有大出血的情況就必須仔細檢查。若是真的罹患子宮頸癌就必須依據不同癌症期別方式,接受手術、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 五、單純的生理週期紊亂或是接近更年期前期時的正常現象

    絕大多數的女性朋友在一生中總有個一兩次,經歷到月經不規則、經痛或是經血量多的現象。這類的情況並非病態,而是因為外在因素所引發的,例如:課業壓力、工作、感情問題、家庭、情緒及睡眠等等狀況,都會深深地影響一個女性的生理週期。只要壓力獲得調適或是問題解決了,症狀自然就不藥而癒。因此臨床上可以觀察三個月,假如超音波或其它理學檢查都是正常的話就不必太擔心,靜觀其變即可。

文章一開始談的案例經過了婦科超音波、血球檢查、凝血機能及腫瘤指數等檢查,終於確定是罹患子宮腺肌症及合併肌肉收縮不良,才會造成月經大量出血而導致極度貧血。這類的患者一定要接受治療,否則長期貧血可能造成心臟負荷過大,並在日後演變成心臟功能衰竭。這裡所舉出的案例亦是女性同胞因為月事問題而摘除子宮的最常見病因。有趣的是,聖經路加福音(路加本身是一位希臘醫師)中也記載了關於血漏婦人被經血不止與不潔淨困擾了十二年,而多數的醫師都束手無策,直到她因著信靠耶穌而獲得奇蹟式的痊癒!

這位年近四十歲的女性患者,在接受內科藥物治療及幾次輸血以後決定以腹腔鏡的方式將子宮摘除,手術後保留了卵巢功能,也沒有膀胱脫垂或小便問題(這是大家最常有的誤解)。三個月後回門診追蹤時,見到她不再嘴唇蒼白,說話有氣無力,反而面色紅潤、精神奕奕。她告訴我們,自從生完第二胎以後從來沒有這麼輕鬆過,她的生活又重新充滿活力了!

陳志堯
  • 婦產科醫師 陳志堯

    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婦產部主治醫師、
    超音波室 主治醫師
    專長:
    *胎兒診斷及治療醫學
    *高危險妊娠預防及治療
    *胎兒心臟超音波
    *胎兒高層次超音波
    *一般婦科及婦科超音波
    *腹腔鏡手術

  •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婦產學科 部定講師
    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 講師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