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氣充足嗎?

2011/04/22(五)

  • 經絡學說與經絡中運行之氣的測量已有了科學實證!

    在上幾次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對氣的來源、運行與特性做了一些描述,但氣可以測量嗎?如何能知道各臟腑的氣是否充足呢?請各位耐心聽我道來!

    筆者早已過不惑之年,回想起大學時期體重與現在相比實在有不堪回想之嘆!但是與體重相比更令人難過的,應該就是體力明顯衰退許多。過去可以熬夜讀書、旅遊,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但現在只要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就會有點昏沉沉的。由「氣」的角度看,這就是「氣虛」的現象。氣足時精神飽滿心情愉悅,氣虛時易有倦怠的現象。這種感覺十分明顯,但是可否更科學化的定量我的氣夠不夠?有多少?或者,可否告訴我,我的肺氣足嗎?腎氣夠強嗎?

「氣」既然存在於各個器官,並藉以維持器官功能。所以器官的「功能」與「氣」兩者之間息息相關。西方醫學利用血液、尿液的檢測,可以查看各種生化指標分子的量,即可得知各器官的生理狀況。例如肝細胞中有兩種特別的酵素:GOP與GTP,當肝細胞膜完整,沒有破裂的時候,GOP與GTP只會存於細胞中,不會出現在血液裡,此時血中GOP與GTP含量很低。如果肝細胞死亡,其細胞膜破裂時,GOP與GTP便會進入血液循環,其血中濃度隨即上升,這就是西醫檢查肝功能的方法之一。此外,醫生也可以利用超音波或X光電腦斷層等儀器設備作檢查,已獲得更全面的資訊。

在傳統的中醫,則是利用望、聞、問、切來判斷,「把脈」的確是中醫的絕活,藉由脈象的變化來判斷器官的健康狀況似乎有點玄,但是依據現在科學研究,這些脈象的變化與器官狀況相關性已獲得證實。陽明大學醫工所前所長王唯工博士的大作「氣的樂章」值得大家閱讀。

把脈已有現代科學的支持,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把脈的功力。另外,經絡中「氣」要如何測量呢?日本京都大學生理學教授中谷義雄博士於1957年,在研究腎臟病患者皮膚電阻反應時,竟意外發現由咽喉到胸部內側與腹部,再到腳部內側一直延伸到腳底的一條線形區域,排列著一連串電阻特別低,電流特別容易通過的點,他稱為「皮膚通電良導點」,簡稱為良導點(Ryodoten)或電透點(Electro-permeable point)。若將這些點以假想的線連結起來,即稱為「皮膚通電良導絡」,或簡稱為良導絡(Ryodoraku)。他再進一步研究發現,全身上下除前後正中線外,左右兩側共有12條良導絡。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良導絡與良導點竟然與中醫的經絡與穴位幾乎完全一致。

數十年來,中外許多學者的發現,不論是人體內臟器官有病變、功能不正常時,或是因體外環境改變引來體內器官產生對應之反應時,這些在皮膚上的良導點或良導絡的電阻值會隨之改變,其電流量自然也所有改變,也因此藉由測量良導點的電流量變化值,即可評估其代表經絡的狀況,從而判別人體的健康情形。中谷義雄博士的研究為經絡學說提供了生物物理學的證據,也為經絡中運行的「氣」提供了可以量測的儀器。

目前,市面上早已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良導絡測量儀器,以及治療方法,也有學者藉由這些儀器探查人體的健康反應。測量時通常會讓受試者一手握銅棒,再以探查棒輕壓在四肢(手腕、腳踝)附近的皮膚穴位,使電流通過人體。這時即可測量出該穴位的電流量多寡,也代表該經絡的「能量」或「氣」的狀況。這種量測方式可以提供較精確經絡能量狀態的定量分析,也沒有侵入性,所以常被健康食品業者或研究者使用。不過,這種量測只能得知經絡「氣」能量的高低,以供中醫師或研究者參考,並不能告訴我們器官有沒有疾病產生,受測者也不需作過多的揣測。

隨著科技的進步,前述之良導絡測量儀有了許多功能更繁複多樣的伙伴。有的除了測量電阻之外,還量測電容與電感,有的還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測量,真是五花八門。其機器價格從數萬元到上百萬各異,但因這些量測理論與結果還未完全經主流醫學所接受,所以各位讀者若有機會接受測量,對其結果應存平常心看待,若有異狀應到醫院確實診斷才是。

好了,筆者走筆至此有點兒手酸口渴。所以小弟想先來測一下我的良導絡值,再喝杯花旗蔘茶,補一下氣,過個十五分鐘,再測一次,也許「氣」就不同了哦!

林君穎
  • 經絡專家 林君穎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 藥理所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 神經研究所碩士
    專長 : 藥學、生理學、傳統醫學、能量醫學
    經歷 : 中華民國脊椎保健學會秘書長
    研究領域 :
    *中草藥精油之心血管藥理研究
    *中草藥精油在男性生殖醫學之研究
    *中草藥精油對舒緩肩頸酸痛之研究
    *中草藥精油以冬病夏治原理對過敏性疾病緩解之研究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