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苦儲蓄法

2013/04/19(五)

  • 理財的第一步是存錢,而不是投資

    想要生活無虞、將來過得隨心所欲,最大關鍵就在「計畫」兩個字——計畫性存錢、計畫性花錢、計畫性投資、計畫性的生活與旅遊。
     
    兩年前《儂儂雜誌》曾做了一個專題:「三十歲成為百萬富翁的人生功課」,找我做理財建議。在採訪過程中,我說了一個很簡單的觀念:「收入減去儲蓄,剩下的才是每月可以支出的錢。」不料,年輕的記者美眉很興奮的說,她是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覺得受益匪淺。此時我才發現,原來許多年輕人的理財觀念很薄弱,難怪卡債族、月光族如此之多。

這也讓我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三個好朋友,從學校畢業後各自在傳媒領域工作。其中,A女進入報社,在投資組當記者;B女在時尚雜誌擔任編輯;C女在廣告公司上班。十年後,三人從少女變成輕熟女,外表一樣時尚美麗,但是荷包卻有了不同的輕重程度。
 
在報社工作的A女,因為主跑證券新聞,也開始跟著投資,但初期因為盡聽明牌,曾經慘賠百萬,後來痛定思痛,決定從基礎學起,幾年下來股票投資頗有斬獲,加上多年持續定期定額買基金,總共存了三百多萬元,前年她在新店買了一間二十五坪大小的房子,成為有殼一族。
 
在時尚雜誌上班的B女,薪水雖然不低,但每逢碰到設計師推出服裝發表會,總是抵擋不了優惠折扣的誘惑,若再碰上換季拍賣,那更是「不買會對不起自己」,因此,薪水都換成了擠爆衣櫃的一件件高級時裝,有一次家裡急用錢,她竟拿不出現金,只好先跟同事借錢周轉。
 
C女在廣告公司上班,薪水加分紅,年薪是最高的一個,而她最喜歡出國深度旅遊,一趟花費少則十幾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加上她對花錢完全無計畫,因此有多少花多少,十年下來,不僅沒存下錢,竟然還負了一些卡債。
 
三位輕熟女,剛出社會時的起步條件都是相同的,為何十年後,財務情況卻有如此大差異?我想,最大關鍵就在於「計畫」這兩個字。計畫性存錢、計畫性花錢、計畫性投資、計畫性的生活與旅遊……

或許,浪漫的妳會說:「人要過得隨心所欲,活在當下,幹嘛做什麼事都要『計畫』?那人生不是太無趣了!」

前年八月,我與好友去義大利自助旅行,旅途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歐洲國家有豐富的觀光資源與文化資產,每年到訪的觀光客極多,光是靠觀光收入就很可觀,為何這些國家卻會搞到政府財務惡化的地步?依我的觀察,應該跟歐洲人(也包括老美在內)的生活觀有很大關係。
 
對歐洲人或老美來說,好的生活品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景氣好時,多數商店只營業到傍晚五點就打烊,就算現在不景氣,許多商店頂多只營業到晚上七點左右,如果你發現晚上八、九點還開店做生意的,老闆十之八九是亞洲人,因為亞洲人為了賺錢可以犧牲休息與娛樂時間。我就曾碰過兩家店到了晚上九點多還營業,其中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印度人。
 
究竟「享受生活」是對的?還是「拼命賺錢」才是正確的?我們該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讓自己既能維持生活品質、又不會讓財務發生問題?
 
過去很多人只要一聽到「理財」兩個字,就以為一定跟「投資」有關,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理財的第一步絕對是儲蓄。但是,很多人會想:存錢很痛苦,不能買東西、吃美食,似乎得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才能存下錢。

我曾經用八個月時間成功減肥十五公斤,而且瘦得健康,不過在減肥期間,我還是會有口腹之慾,所以美味的日本料理、麻辣火鍋、超級好吃的披薩、鐵板燒……我仍照吃不誤!透過那次減肥經驗,我發現一個道理:不要過度「為難」自己,就不會因為減肥太艱苦而中途放棄,成功機率也會大幅提高。
 
因此,這讓我聯想到,存錢其實也可以跟減肥一樣。如果不願意因為存錢而讓生活過得太刻苦,那就用我的減肥法來存錢吧!我的減肥方式是:控制吃進去的飲食量,讓胃逐漸縮小;只要胃量成功縮小,就算妳吃美食大餐,也會因為吃進去的量並不多而不影響減肥成效,如此就能達到既吃美食、又能控制體重的目的。

存錢,也是一樣的方式。剛開始每個月可以先存一千元,等到習慣後,再慢慢增加金額。然後開始嘗試把每個月的收入分成三等分:「必要支出」、「儲蓄金額」、「娛樂費」,前兩者絕對不能動用,最後一項娛樂費就是你可以任意花用的部分(這就好比在減肥過程中,一樣能吃美食的道理一樣)。這麼一來,就不會覺得存錢是一種苛刻自己的行為,會犧牲到生活品質,這種「無痛苦儲蓄法」,絕對可以讓我們兩者兼顧。
 
大家都知道有錢人是「靠錢賺錢」,但想要有後面的錢,絕對要先擁有第一桶金,而第一桶金就是靠儲蓄而來。只要有了第一桶金,才有能力與資格靠投資去賺更多錢,也才能讓自己將來的生活真正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李美虹
  • 名人專家 李美虹

    《Money錢》、《女人變有錢》總編輯

  • 經歷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Smart智富出版部總編輯、
    SmartNet智富網副總編輯、中時晚報證券組撰述委員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