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

2011/10/21(五)

醫師我這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醫師我皮膚明明很乾燥為什麼你說我是濕疹?醫師我明明就不常碰水為什麼我會得濕疹?這些都是臨床上皮膚科醫師常被問的問題,也是病患常有的疑惑。要解惑就要先正名,我就先介紹什麼是“濕疹”。
 

  • 濕疹的定義

    濕疹的定義是指皮膚出現發炎的反應,如果把有問題的皮膚做顯微鏡檢查會發現表皮細胞會出現水腫現象,皮膚的真皮層會有發炎細胞浸潤。前述是一個非常學術的定義,或許你還是很混淆,但是只要稍微想一下你所認知的發炎,一般我們說的發炎就是紅、腫、熱、痛,濕疹這種發炎現象非常類似但不是完全一樣,一旦皮膚有了濕疹通常會有下列異常:紅、癢、脫屑、突起丘疹或是水疱。臨床上醫師喜歡把濕疹的病灶依時序分成急性、亞急性、慢性,在急性期的濕疹會有大小不等水疱、紅腫與組織液滲出,所以病灶處可能會流湯流水濕濕的,說到這裡你應該知道為什麼叫濕疹了吧!所以濕疹的“濕”是指我們皮膚生病後病灶會濕濕的。話說回來不是所有濕疹都是濕濕的,在一些亞急性或是慢性的濕疹反而會乾乾的。

  • 濕疹 VS 皮膚炎

    顧名思義,皮膚炎就是皮膚發炎,那我們可以說皮膚炎就等於濕疹嗎?大體上是的,但是如果遵循很嚴格的定義,可能有的醫師會認為濕疹屬於皮膚炎,但是不是所有皮膚炎都是濕疹。許多你我可能都會有的常見皮膚病會以濕疹來表現,例如接觸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汗皰疹、鬱積性皮膚炎、神經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等。

  • 我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

    Part 1.     診斷篇

    不知道你會猜是?或是不是?我的答案是看情形。上一期江盈儀醫師有撰文介紹異位性皮膚炎,讓我們複習一下,皮膚科醫師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經常會遵循以下四大原則:
    一、會癢
    二、反覆性濕疹
    三、典型分佈位置,對大小孩而言通常指的是指皮膚皺摺處,例如脖子、手窩或是腳窩。
    四、家族過敏性體質,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有的時候也包含過敏性結膜炎。但是蕁麻疹、食物過敏、藥物過敏不包含在內。
    如果你的症狀與病史四個條件都符合,那你應該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如果只有三個那你很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如果只有兩個那機會就更少一點,還要看你有沒有其他症狀。所以如果你或是你家小朋友只是第一次發作,就算濕疹是發生在脖子,我們通常建議先治療再觀察。

    Part 2.     治療篇
    其實很多民眾會這樣問,是以為兩者治療是不一樣的。其實不然,事實上醫師對治療疾病藥物的選擇都是根據疾病致病機轉與藥物的作用機轉來決定。既然濕疹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他們的治療原則是類似的,換句話講就是同大類的藥。我認為實際上最大的差異是在“復發”兩個字,如果皮膚科醫師很確定告訴你,你是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就意味著你的皮膚疾病會反覆發作,此外也影射著這個疾病跟你的「體質與基因」有關,從正面角度看,病患要盡量試著觀察有沒有明顯的惡化因素,如果有就盡量避免,才能有助於疾病預防與治療。

  • 為什麼我會有濕疹?是過敏嗎?

    濕疹的原因很複雜,有可能是外來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內在因素,就是我們說的體質,所以不需外來因素引起,在這麼多原因裡可能是單一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多重因素。試著探索誘發原因是很重要的,因為可以預防,這件艱困的工作對反覆發作的病患特別重要。遺憾的是,原因的探究經常無法藉由抽一管血就告訴我們答案,需要慢慢從日常生活觀察可能的原因,一旦有懷疑就要去驗證。有的民眾會把過敏跟濕疹畫上等號,相反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兩回事。事實是,濕疹可以是過敏引起,也可以不是過敏。以接觸性皮膚炎「定義:皮膚接觸到某種東西引起皮膚發炎」為例,接觸性皮膚炎可以因為接觸過敏物質引起,如前圖例所示的中草藥,或是西醫常用的非類固醇酸痛貼布,其他常見過敏源有金屬、香水、保養品的防腐劑、染髮劑、或是食物。另外也有一大類接觸性皮膚炎不是因為過敏引起,典型的例子是美髮師或是家庭主婦的手部濕疹,這一類濕疹是因為過度暴露於水或是清潔劑引起的。

  • 醫師我不要用類固醇!

    不管濕疹也好或是異位性皮膚炎也好,最常用的藥物經常是口服抗組織胺加上外用類固醇。類固醇令人又愛又恨,類固醇是一種很有效的抗發炎藥物,但是他也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以外用類固醇為例,常見副作用是皮膚萎縮,色素改變,毛髮增生,血管擴張,或是瘀血。

    我想要在此簡單澄清一下,其實我們身體會分泌類固醇,分泌的器官是在腎臟上方的腎上腺,類固醇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扮演重要角色,類固醇在體內是由肝臟代謝,所以類固醇不會傷腎,也不會累積在身體裡面無法代謝掉。那藥物的類固醇跟自然生成類固醇有什麼不一樣?大體上是在自然生成類固醇結構上做一些化學修飾,使它有更強的抗發炎效果。外用類固醇藥膏依強度有分一到七級,要用什麼強度的藥膏,會依皮膚問題的嚴重度,患者年齡,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適當的強度選擇才能有效治療疾病,又可盡量避免副作用發生,就是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此外,現在也有一些非類固醇類藥膏可以有效治療皮膚發炎,適當搭配類固醇,會使你的治療更有效、更安全,如有疑問要跟你的醫師多討論。

  • 抗組織胺只能止癢沒有治療效果我不要吃!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你皮膚癢你會有怎樣的衝動?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抓”。抓可以暫時掩蓋癢的強度,但是會造成發炎更厲害,後果就是更癢,接著就進入“癢”與“抓”的惡性循環。抗組織胺能有效控制搔癢,阻斷“癢”與“抓”的惡性循環,睡前加強也可以改善睡眠品質,同時對於發炎反應的控制也有輔助效果。

    結論是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既不是完全相同也不是毫無相關,概括的說,濕疹講的是疾病的症狀,皮膚炎講的是診斷,過敏講的是發生的原因。切忌自行亂擦藥,多跟你的皮膚科醫師討論,定期複診,才能有效又安全改善你的皮膚病。

蔡宗憲
  • 皮膚科醫師 蔡宗憲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助理教授、台北仁悅皮膚科診所醫師

  • 經歷

    北市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美國約翰霍普金研究員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