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症(瘤)與子宮肌瘤診斷與治療的不同

2011/10/21(五)

在聖經路加福音書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在當中提到一位患了十二年血漏(不按照月經週期而持續出血不止的婦科病,在當時社會下視為一種汙穢的疾病;醫學用詞是hemorrhage)的猶太婦人,她經過醫師們的診治都未見改善,不只受了許多的苦,甚至用盡了一生的積蓄,結果卻十分令人同情!

今天我們婦產科醫師在門診也經常碰到月經週期中間不正常出血,或者是月經出血後還來不及乾淨(超過2周以上之出血)下一次的經期就又緊接來潮。這樣的狀況除了常發生在49~52歲屆齡更年期的婦女之外,若是發生在育齡女性的身上最常見的原因有三大類:
1.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或腺肌瘤)。
2. 子宮內膜下肌瘤。
3. 子宮息肉。
讀者們一定會發現第一種與第二種病因似乎很類似很容易搞混了!

那麼子宮腺肌瘤(症)與子宮肌瘤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雖然它們看起來這麼類似但之間卻有兩個大的不同!

第一、病因不同:

腺肌瘤(症)其實不是真正瘤,雖然當腺肌瘤(症)長超過5公分以上時與肌瘤非常相似,但在仔細的超音波檢查下仍可以發現腺肌瘤並沒有一個清楚的界線,而且與周圍的子宮肌肉組織無法區分。子宮腺肌症屬於內膜異位症大家族疾病中的一員,其實它並不是瘤!而是子宮內膜的腺體細胞異位穿入子宮肌肉層,並且將子宮肌肉層撐大撐厚,使整個子宮結構體呈飽滿狀;因此,子宮肌肉因為受腺體入侵的影響而無法在出血時有效收縮促進止血。子宮腺肌瘤(症)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有月經天數過長、出血量比一般人多、血塊多且明顯,以及血紅素低(Hgb)等現象。而且,子宮腺肌瘤(症)的腫瘤指數(CA125)也比一般肌瘤都高。

子宮肌瘤則是由單一個子宮肌肉細胞增生導致,因此它有明顯的界線與正常肌肉容易區分,而且通常它不是均勻散佈在肌肉層當中,故使得整個子宮體外觀變得相當不規則。

第二、治療不同:

腺肌瘤(症)治療的方式可分為初步的藥物控制,由輕至強的方式是止血療效之口服藥及止痛藥、口服或經陰道(或肛門)黃體素來降低內膜異位症的活性與子宮內膜層的厚度、規則性口服避孕藥來使經血流量受控制,以及子宮內投藥系統(含長期釋放之黃體素載體)。而肌瘤並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方式,然而慶幸的是通常肌瘤只要未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如貧血、頻尿)就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固定追蹤即可。若一旦有嚴重的臨床徵狀,就必須依照肌瘤的大小與數目多寡來考慮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摘除。

簡單說來,子宮腺肌瘤(症)主要先以藥物治療症狀(如上述提到之藥物,有時亦可考慮使用GnRHa等促性腺釋放激素抑制劑)及控制內膜異位症進一步惡化,若是真的無法改善患者生活品質,而她的血紅素持續下降或經血不止,則手術摘除子宮是唯一根本治療之道!

然而,肌瘤只要沒有引起以下狀況的話,則可以規則追蹤即可,如持續的出血、體積過大造成頻尿或頻便、長得速度過快而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或者是育齡女性不孕症,就必須慎重考慮以手術切除肌瘤(可保留子宮)。

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一位患有血漏症的猶太婦人在眾人擁擠耶穌的時候,乘亂觸摸耶穌的衣裳繸子,期待靠著上帝醫治的大能可以解除她十二年的病痛。果真!因著她單純的信心,她的病全然被醫治了!

親愛的婦女朋友們!倘若您受婦科月經疾病所苦,請不要忍耐也不要害怕尋求協助,要鼓起勇氣與信心,找一位適合您的婦產科醫師與她(他)討論治療方向,相信您的問題可以得到適當的治療而重新恢復健康!

陳志堯
  • 婦產科醫師 陳志堯

    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婦產部主治醫師、
    超音波室 主治醫師
    專長:
    *胎兒診斷及治療醫學
    *高危險妊娠預防及治療
    *胎兒心臟超音波
    *胎兒高層次超音波
    *一般婦科及婦科超音波
    *腹腔鏡手術

  •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婦產學科 部定講師
    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 講師

最近瀏覽

最新影片